|
|
|
|
國際環保會 |
本會推動環境保育以「個人學習、團體參與、社會支持、世界關注」為目標。同時,本會需要各界支持和鼓勵, 共同商討應關注之事項,使會務更蓬勃,以達致我們期望的目標。 |
|
|
|
|
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 |
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於一九八一年創立。其成立目的是遏止地球的自然環境日益惡化的趨勢。建設美好的將來,讓人類和自然環境和諧共處。積極保護香港日漸受到威脅的自然環境;敦促政府落實保護生態的政策。進行環境保育研究計劃。管理米埔自然保護區。為學校舉辦環境教育活動,並設教師訓練研習班是個以遏止地球的自然環境日益惡化的趨勢,進行環境保育研究計劃和管理米埔自然保護區為目標的環保團體。 |
|
|
|
|
健康空氣行動 |
|
|
|
|
|
爭氣行動 |
爭氣指「爭取美好空氣」,亦有「達到他人期望」的意思。 再加上「行動」二字,我們的中文名稱的意思就是「現在就行動吧︰來爭取更好的空氣!」,而且亦包含「現在就行動,達到他人的期望吧」的意思。 |
|
|
|
|
地球仁協會 |
|
|
|
|
|
香港地球之友 |
香港地球之友於一九八三年在香港成立為一個慈善環保團體,是香港最具影響力的民間組織之一。是一個自負盈虧,無政府資助,僅依賴企業機構和善長仁翁捐助及義工支持的團體。 |
|
|
|
|
環保促進會 |
環保促進會是一個非牟利及非黨派的本地環保組織,本會的首要宗旨為:
1) 鼓勵及協助工商界將環境因素納入生產程序及管理系統中,以及提升環保水平;及
2) 推廣及提供公眾環保教育及培訓。 |
|
|
|
|
綠色大嶼山協會 |
The Green Lantau Association (GLA) is a registered society formed in 1989 whose mission is to protect, and educate people about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of Lantau Island. |
|
|
|
|
綠色和平 |
1971年,綠色和平誕生。三位創始人:Jim Bohlen, Paul Cote和Irving Stowe一同駕船,嘗試前往一個核試場。這次行動引發了當今全球最大規模的環保運動——綠色和平運動。 |
|
|
|
|
坪洲綠衡者 |
Green Peng Chau Association is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founded in 1991 by a group of islanders and young people, who love and care about the nature and Peng Chau. We are committed to promote public awareness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oncentrating on Peng Chau's environment and local culture. Our long term goal is to help the locals to build a sustainable economy based on the Island's unique culture and environment. Ecotourism, Organic Farming and Green Market are a few examples of work that is proceeding to achieve this goal. |
|
|
|
|
香港綠色力量 |
綠色力量成立於一九八八年,是一個由一群科學家、學者、藝術家、牧師、醫生、政府官員、行政人員、新聞工作者、經濟學家及其他專業人士組成的環保團體 。綠色力量主要是的目標及活動是推廣配合自然需要的生活方式,出版《綠田野》雙月簡訊和向本港市民推廣環境保護及「綠色」生活。 |
|
|
|
|
環保觸覺 |
環保觸覺成立於二零零四年。我們希望透過調查、監察,點出社會有違環保的現象,並把分析結果傳遞予大眾,以提高香港市民環保意識及觸覺,從而達至一個更環保的社會,令下一代的生活及生態環境得到保障。 |
|
|
|
|
綠領行動 (前稱:綠色學生聯會) |
綠領行動Greeners Action (原名: 綠色學生聯會Green Student Council) 是一個本地註冊慈善環保團體。成立於一九九三年八月,主要是由一班大學生及不同專業的在職青年義務組成,旨在宣傳、推廣環保訊息,以及關注社會的環保事宜。當時一班年青的中學生參加「地球之友」所舉辦的「綠色希望計劃」,深深感受到大自然可愛之處,更難得的是在那裡結識到一班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大家都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在「地球之友」的鼓勵下,第一屆綠色中學生聯會(後改名為綠色學生聯會)正式於一九九三年成立。 |
|
|
|
|
香港海豚觀察有限公司 |
|
|
|
|
|
香港環境保護協會 |
香港環境保護協會於1990年註冊成?一個政府法定獨立、非牟利環保團體,是香港最早成立的環境保護團體之一。本協會專注以教育及學術推行環境保護工作;成立至今,一直堅持推廣環保理念,以正面樂觀的態度聯繫各界,協調各方利益,從教育、鼓勵及協商去推廣環保工作。本協會擁有專業人士及團體參與推行各項環保工作,成員由學術、專業及各工商企業界領袖的志願人士組成,並由全體非受薪之幹事管理委員會領導支援運作。我們相信,要在各地區全面推行環保工作,必須要有市民大?、學術組織、服務團體、工商業界及政府機構等的積極參與,我們才能共建更美好的家園。 |
|
|
|
|
香港有機農業協會 |
通過團結社會各界的力量,我們致力推動簡約的有機生活態度;在尊重本土價值的前提下,推動順應自然的生產方式與良知消費,達致一種生生不息、平衡的生活。 |
|
|
|
|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迎遊客到本園欣賞這裡的天然郊野和人工維護綠景,更鼓勵您探遊各教育區和展覽。我們希望您在秀麗的本園內享受一天郊遊樂趣後留下美好的回憶,同時更深入了解在這裡看過的動植物所面臨的威脅,以及您能如何挽救這些物種的滅絕厄運。我們每個人也應盡一分力,在日常生活中作出看似微不足道但卻影響深遠的決定,一點一滴地使世界變得美好,不斷保護地球的自然生態,令它健康永續。 |
|
|
|
|
海洋公園保育基金 |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是一個獨立的慈善信託基金,透過推動研究及教育工作支持亞洲區內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的保育工作,以維持亞洲區的生物多樣性。
保育基金自成立來已資助近180項研究,除了研究鯨豚及大熊貓外,近年已擴展至其他物種如海馬、小熊貓、珊瑚等。保育基金亦極為重視將保育訊息薪火相傳,除了舉辦獎勵計劃予中小學參與,亦成立了「野外生態保育大學生贊助計劃」,為大學生提供參與前線保育工作的機會。 |
|
|
|
|
綠田園基金 |
綠田園基金全港第一個有機教育農場 ,每年平均服務接近 400 個團體。 |
|
|
|
|
綠色教育先鋒 |
Promo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wareness (PEPA) was established in October 1994. It is made up of a group of Biology students at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PA is a project, it is funded by Environment & Conservation Fund and Woo Wheelock Green Fund. And it is supported Department of Biology at HKUST. |
|
|
|
|
長春社 |
長春社成立於1968年,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民間環保團體,一向本著「關心 生態,保護環境」的宗旨,與市民一起努力創造一個可持續的生態環境。 |
|
|
|
|
香港觀鳥會 |
香港觀鳥會是一個本地活躍的觀鳥組織,成立於1957年。現時已有約四百名本地及海外的會員。 |
|
|
|
|
關心社區文物 |
|
|
|
|
|
大埔環保會 |
大埔環保協進會於1997年由邱榮光博士創立,為非牟利組織。 |
|
|
|
|
關心社區 |
優環長學建築設計研究中心以「關懷、卓越、開創 」為使命,致力推動建築界專業人士關注社會上各個階層的需要。本中心透過推行不同的計劃及研究工作,積極關注建築、教育、長者及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以達致社會和諧共融。近年成功策劃的項目包括「香港學校設施規劃指南工作坊」、「關心校園」、「房委會新展覽館工作坊」、「關心文物建築」及「關心社區」等計劃。 |
|
|
|
|
思匯 |
Civic Exchange is an independent Hong Kong-based public policy think tank that was established in September 2000. It is a company with limited liability and a registered charity in Hong Kong. Its mission is to:
(1) Promote civic education amongst members of the community and for such purpose to conduct research and publicise the results so as to provide objective and balanced information to the public concerning economic,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2) Undertake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social and political policies and practices to help shape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public policy debate and so to provide well-founded and reasoned argument on the issues identified above.
|
|
|
|